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非遗传承>国家级

非遗 | 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

发布日期:2023-10-28 18:19:36作者:管理员点击量:407次【字体:[大][小]

“花儿”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唱腔高亢、婉转,语言朴素、自然,曲调丰富多彩,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它取材于各民族平常的生活,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并加以拓展和升华。花儿在整体上分为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体系。松鸣岩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和传承基地。
“花儿”一词的出现,最早当属《玉台新咏》中沈约《十咏·领边绣》:“萦丝飞凤子,结伴坐花儿。”照此看来,南北朝时就有人唱“花儿”了。但那时的“花儿”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了解,而描写古河州花儿的诗文最早出现在明代成化年间任职河州的儒学教授高弘诗中:“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说明在明代河州传唱花儿已蔚然成风。
20世纪40年代初张亚雄先生的《花儿集》认为:“河州是花儿最兴盛之地,是花儿的故乡”。从保留的音调、早期唱词及遗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儿是秦、南北朝时期羌、汉民歌融合而具雏形,后经隋、元时期汉族及汉化羌族、藏族的演唱逐渐形成和完善,明代以后,经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演唱和传播、流传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歌,并逐渐繁荣起来。而和政正是河州花儿的南乡大本营,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

关于松鸣岩花儿会的形成,目前在社会上有两种认识:一种是神话传说,一种是文献记载。而松鸣岩花儿会的由来,传说有三:
一是相传明代河州都督刘昭巡山游猎松鸣岩,遇仙于此,学得仙曲“花儿”,遂自捐俸银,修建庙宇,井于遇仙之日(即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传唱山歌,形成花儿会。
二是相传很早以前,一位青年猎人到松鸣岩打猎,忽遇一位姑娘在唱歌,歌声非常好听,猎人偷学得此歌,回去后唱给大家听,人们都说好听,为了纪念这位姑娘,众人在松鸣岩修建菩萨大殿,并在猎人遇见姑娘的那一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齐聚在松鸣岩,模仿姑娘唱起了歌,从此松鸣岩便有了一年一度的喝山会, 也就是今天的“花儿会”。
三是相传天宫龙华圣母的三个女儿金萧、银萧、玉萧因厌倦天宫的生活,私自下山访游名山奇境,来到松鸣岩下,被秀美景色所吸引,恰逢猎人青哥被恶豹所追,命在旦夕,幸被金萧所救。这一天正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报救命之恩,青哥在众亲友的帮助下在松鸣岩修庙塑神,举办盛大的庆祝会,恰在这时,金萧仙女显灵了,并从天空中传来悠扬的歌声,被众人学得。于是在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日举行庆祝会,唱传说中的仙歌,即是今天的“花儿”。后相传金萧仙女留在了松鸣岩,银萧仙女留在寺沟、玉萧仙女留在湫池沟,这几个地方均成为和政著名的花儿会场。
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松鸣岩建寺时就有了花儿,说明花儿在和政出现应该在明代以前。

据旧《和政县志》记载:“和政会场有二,一为松鸣岩,一为寺沟”。清道光时河州诗人张和《河洲八景》中有《松若叠翠》一诗:“叠嶂层峦看不明,万松积翠锁峥嵘。楼台偶露林间影,风雨时听树杪声。羌笛遥传边曲古,雪山寒接暮云横,登临应有孙登啸,半岭斜阳鸾凤鸣” ,其中“羌笛遥传边曲古”一句中的“羌笛”是指流行于河州的“咪咪”(或“筚筚”),“边曲”即指“花儿” 。晋人孙登喜长啸,这里指歌手们高亢激越的歌声。前清秀才祁奎元的《游松鸣岩》中有:“我亦龙华游盛会, 牡丹听罢独徘徊”句,说明了松鸣岩“花儿会”当时的盛况,说明和政花儿在清代已相当兴盛了。
松鸣岩所传唱的花儿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基本内容分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情歌是花儿的主体,是花儿中最动人、最精彩的部分。其中有表现赞美、爱慕之情的,有表现试探追求的,也有表现热烈爱情、忠贞不渝的。例如:“白牡丹长着山里了,红牡丹长成个树了;尕妹哈记着心里了,喝油也不长个肉了。”“千万年黄河的水不干,万万年不塌的青天;千刀万剐的我情愿,舍我的尕妹是万难。”“青草的山上(嘛)挡牛羊,红花儿多,山崖上越开者越旺;阿哥们抛我者心歪想,我抛下你,西海里闪出个太阳。”
生活歌主要指的是情歌以外的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花儿。而人们用花儿的形式,表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十八大精神是一盏灯,照亮了宁河的古城;各民族团结像一家人,笑脸里迎来了春风。”
在漫长的花儿发展进程中,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凭着心灵的感悟和传统节会的熏陶与吸引,忘记田园的辛劳,丢下家务的拖累,摆脱礼教的束缚,冲破人心的防范,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一唱就是几百年,成就了人们生命旋律中最欢快的乐章,因而民间的花儿会被柯杨先生形象地称作是诗与歌的“狂欢节”。
解放前,这支由人民群众自己栽培的民间艺术之花,不能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花儿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这支艺术奇葩重现它的魅力,越开越艳。尤其是从一九七九年正式恢复松鸣岩花儿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对花儿艺术越来越重视,花儿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的歌手越来越多,辐射面也越来越广,松鸣岩真正成了各族花儿歌手以歌会友、以歌抒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促进花儿艺术的摇篮。近年来举办的花儿盛会,更是为众多的花儿爱好者和学术专家打造了一个平台。许多的专家学者,闻讯而来,亲眼目睹这一真正的民间艺术, 领略花儿的无穷魅力。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子拿来头割下,不死是就这个唱法。”这首充满豪情的花儿,道出了当地人民对花儿的执着和热爱,感情强烈、淳朴,堪称花儿的经典之句。就在这样的传唱中,和政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了多民族聚居繁衍生息的乐园,花儿也奏响了浓郁民族风情的乐章。
松鸣岩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是河州花儿发展的舞台。人们在这里漫花儿、唱牡丹,代代相传,花儿将会越唱越红。
2009年9月,花儿被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花儿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临夏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和政被授予“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之后,花儿艺术已迎来了新的春天,这朵艺术奇葩将会越开越艳。

407 0 0

相关评论(0)

您需要登录并绑定手机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