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节气简介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丙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芒种节气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象征着夏季的开始和生命的繁衍。
二候鵙始鸣:鵙指的是伯劳鸟,这是一种喜阴的鸟类,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标志着夏季的鸣虫开始活跃。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此时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象征着夏季的炎热和生物的适应。
这些候象不仅描绘了芒种时节的自然现象,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传统习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吃君踏菜
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还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