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乐器】三弦
民间乐器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

三弦的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变化的幅度较大。分小三弦与大三弦两种。北方各种大鼓、单弦等曲艺,多用大三弦伴奏,南方的弹词类曲艺、昆曲等剧种和丝竹类器乐合奏,多用小三弦。
和政地区常见的三弦就是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说书、唱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非常适宜表现贤孝、唱书等。在和政地区,三弦还用在春节时秧歌表演的乐器伴奏之中。在王沛先生的《河州说唱艺术》一书中,对三弦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在北方群众中的运用,所伴奏的曲目等均作了详细阐述。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小满
下一篇:和政县文旅局组织县文化馆开展送文化进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