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曲艺】宁河贤孝
地方曲艺
1-宁河贤孝
宁河贤孝实属河州贤孝,贤孝是一种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民间曲艺说书艺术,主要以述颂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惩恶扬善,谕时劝世,因果报应等主体于其中,故名贤孝。
贤孝是由汉族盲艺人(瞽目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的一样说唱艺术。
根据王沛先生著《河州说唱艺术》一书记载,该艺术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春秋后期的著名宫廷乐师师旷,被盲艺人供奉为弦子乐器之祖师,并进行崇拜。
先生们对于贤孝来源的传说,多与秦始皇有关。据艺人传说:秦世皇兵统六国时,有个姓石的盲艺人佯装觅食去魏国,将魏国的“防守机密”带回秦国,使秦始皇一举攻下魏国的大部分城池。这是因盲艺人之功而先胜一国,人们就以“先胜”来誉称盲艺人,并沿传至今。但随时间的推移,“先胜”已由人们逐渐演化为“先生”了。
还有一则为:“贤孝早在秦始皇筑万里长城时就演唱了,当时全国的男人都被抓去筑长城,瞽目人也未能幸免。他们每天给工间休息的民工们唱贤孝,使民工们忘记了疲乏,加快了筑长城的速度。”这与三弦的前身“弦鼗”在“赢秦之未盖若长城之役,百姓弦而鼓之”(西晋傅玄《琵琶赋》序)的文字记载比较接近,说明传说有一定的可信之处。
明代聂谦著的《凉州风俗录》记载着贤孝的演唱情况:“州城俗重娱乐,虽无戏而有歌曲,古称‘胡人半解弹琵琶者’今犹未衰,而此时最盛行无如‘瞎弦’,每由瞽者自弹自唱,间有自语,调颇多,喜恕哀乐之情,择其最者而表之。然所示乐器已非琵琶,大多为弦子,亦有胡琴,唢呐之内……其音苍凉粗猛,殆为塞上古音。听之令人凄然,或曰‘瞎弦’。弦子即三弦。”‘瞎弦’是对盲人艺术的俗称。其称谓,演唱形式、艺术特征等,均与河州地区流传的贤孝相同,属同源异流。
上一篇:【地方戏曲】眉户戏
下一篇:和政县文化馆2024年公益少儿舞蹈培训班招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