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和政】张牙塞:通过牛养殖,过上“牛”日子
“人均1头牛,脱贫不用愁。人均两头牛,致富有奔头。人均3头牛,小康路上走”。近年来,随着肉牛养殖产业的逐渐兴起,我县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入到养殖的行列,大伙儿一起忙牛事、赚牛钱、做牛人,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
5月11日,迎着午后暖阳,当记者来到和政县买家集镇古鲁山村二社时,看到村民张牙塞,正在自家的牛棚里忙活着,给牛添饲料、喂水、打扫牛棚,不时传来的“哞哞”牛叫声,更是让整个牛棚充满了生机。看着一头头体格健壮的肉牛,张牙塞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是养牛,让我脱了贫。”
今年50岁的张牙塞,家有四口人,之前夫妻俩仅靠务工维持生计。从2018年起,头脑灵活的他,便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有养殖经验,他就去村里其他养殖户跟前学,没有资金,就去申请银行贷款。虽然创业之路很艰辛,但是他始终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开展,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技术方面,张牙塞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和扶持。平时,镇村干部也经常会来到他家,查看他的养殖情况,帮他制定发展计划,从精神上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养牛是极其辛苦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给牛准备饲料,清扫牛圈,还要为牛搞防疫,张牙塞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和疲惫中度过的。但是一想到一头头牛儿将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他认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通往致富的路上,他的干劲越来越足。
为了全力支持他创业,今年,村上又帮他申请到了十五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为一心搞养殖的张牙塞再次助了一臂之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他的牛存栏达到一百多头,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充分说明了他的苦心没有白费,更证明了他当初选择养牛致富这一条路是走对了。
从最初对养殖一窍不通,到现在靠养牛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新时代好农民张牙塞,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踏实苦干,最终实现了他的脱贫致富梦,从而过上了“牛”日子。如今的张牙塞,妥妥成了整个古鲁山村数一数二的致富能人,家庭情况和之前相比,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翻修了,欠款还清了,连私家车都有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牛气冲天”。
采访中,张牙塞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这几年,我的养牛效益还可以。刚开始的时候,养着十几、二十头,现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多头了, 这几年通过县上、村上的大力扶持,我的信心也大,养得也挺好,一年下来,能挣个二十多万,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肯吃苦,好好努力,肯定会过上很好的生活”。
目前,我县的肉牛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肉牛存栏量达到8.7万头,年出栏4万头,大多数群众依靠肉牛养殖产业链一步步实现了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条产业支撑脱贫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