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和政】和政:发展特色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而产业兴旺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和政县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大力发展以食用菌、高原夏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5月12日,当记者来到位于和政县松鸣镇新集村菌菜轮作示范基地时,看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伫立于大南岔河岸边。走进大棚内,一株株西芹幼苗茁壮成长,绿意融融,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同样,在层架式木耳种植大棚里,务工群众也分工明确,将木耳菌棒依次摆放上架。据了解,该基地稳定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不仅带动周边村社群众来基地务工,还让他们在家门口学习食用菌和蔬菜种植技术,带动更多种植户参与其中,促进合作社、农户收益最大化,让菌菜产业成为增加农户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扁坡村群众 马红梅
来自该镇扁坡村的马红梅利索能干,她说:“我是这个基地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干活30多天了,主要干的是平整土地、种菜、菌棒上架,一天下来也能挣到100多元钱,感觉挺好的,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照顾上,木耳、蔬菜长大之后我还想到这里打工挣钱,同时,我也想学到种植的技术,以后自己靠种植木耳挣钱。”
赤松茸种植大棚里,三轮车满载赤松茸种植基料,穿梭在每座大棚之间,务工群众正在放线、起垄、撒基料,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预计年产赤松茸每棚2000斤,预计产值155万元,纯利润达到57万元。同时,与甘肃和丽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促进产业良好发展。基地赤松茸种植技术人员刘富超介绍说:“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相较于去年,对原料进行了改良。在赤松茸种植过程中,对基料的温度、水分进行严格把控,后期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产量和品质,助推和政县食用菌产业更好发展。”
赤松茸种植技术人员 刘富超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兴旺,村民才能走上致富路。和政县将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农村振兴发展,奏响乡村振兴路上“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