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非遗项目《花儿—松鸣岩花儿会》传承保护培训会
花儿,又称少年,是中国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通用汉语演唱的高腔民歌,是山歌体裁的一种。花儿的传唱以甘肃、青海、宁夏为中心地区,播及到陕西、四川、新疆等部分地区,被称为“大西北之魂”、“中国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在广袤高旷的西北大地上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土、裕固等多个民族世代传唱花儿,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奇葩,更是西北各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
松鸣岩花儿会是甘肃三大花儿会场之一,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之一,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2005年被西北民族大学设定为该校“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科研教学基地”,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地域性的文化标志,还是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文化现象,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2009年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完成了花儿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花红月圆之梦,是西北民众奉献给人类的无价艺术瑰宝。
为了做好联合国非遗项目花儿的传承保护工作,弘扬花儿艺术,展示花儿魅力,提升花儿各级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演唱水平,全力打造“花儿临夏”和“花儿故里·人文和政”文化旅游品牌。7月17日,在云海闲庭酒店五楼会议室举办联合国非遗项目《花儿—松鸣岩花儿会》培训,省文旅厅非遗处领导、州文旅局非遗科及州文化馆部分领导和非遗工作者出席此次培训活动,并指导培训工作。
上午的培训,由松鸣岩花儿国家级传承人苏平、花儿演唱家马永华、花儿专家王沛等人授课。省州县传承人,文旅干部职工,花儿爱好者约100人参加。
17日下午,参加培训的花儿传承人开展交流演唱活动,由苏平、王沛、马永华做现场指导和点评。